近日新聞報導一位傷患送至北市聯醫和平院區救治,意外竟與一位值班醫師疑似未到班有關連。
合先敘明,我們對於案件內情也未有完整了解,更無法代替當事人發言,然而媒體陳辭鋒利,恐加深民眾誤解、導致不必要醫病衝突,針對若干容易引起誤會的觀念,我們有幾件事想說:
▍一、值班醫師確實可能不在醫院。
一般來說醫院病房會設置第一線 的值班醫師,急診會有24小時上班的醫師,若上述第一線人員認為有需要,則啟動第二、甚至第三線的專科會診醫師。依照常理與醫院規範,「後線」值班醫師本身便不需要常駐醫院,僅須保持電話開機、必要時盡速趕到醫院協助處理狀況即可。
▍二、為什麼值班醫師可以不在醫院?
因為以 中小規模的醫院 來說,某一專科(例如骨科、神經外科、耳鼻喉科等)很可能就只有2至3位醫師輪值一整個月的班。假設要求每位醫師連二線值班都必須待在醫院,那他們可能很少時間可以看到家人了…。(不是上班就是睡覺)
▍三、談錢俗氣,不過還是要講。
這些值二線班的專科醫師,一般來說都是無酬的。因為對醫院而言,若沒有病人、手術、檢查,就等於沒有收入,自然不會付錢讓可能需要30分鐘抵達醫院的醫師在家繃緊神經待命。
▍四、那民眾如果有需求就醫,找不到醫師怎麼辦?
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以台北市而言,不同的醫院有專門的急救責任區分,某些專科醫師(例如耳鼻喉科、眼科、接生急產)本就不可能在每間醫院都有,急診醫師的責任除了先行處置、穩定生命徵象以外,便是對相關資源有一定的認識,真的不能在某間醫院處理,轉院也是選項之一。
▍五、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但我們還是要痛心的說。
媒體動輒以「惡醫」、「翹班」等嚴厲的詞彙進行報導,確實能夠吸引眼球、增加點閱率,但無形中卻也誘使民眾逕自往醫師害命偷懶卸責聯想,殊不知這樣的責罵傷害多少兢兢業業的醫療人員情感,或者讓本已緊張的醫病溝通更增張力。
▍我們尊重第四權作為維護社會正義的利器,但對於事件的評價及討論亦應切合現實,工會願意作為溝通橋樑,期望帶給民眾更加信任的醫療環境。
________
📍線上加入工會、全台不分縣市受僱醫師都可入會
▶ https://bit.ly/3000Support
📍醫學生來這裡
▶ https://bit.ly/500Support
#加入就送醫用筆袋
✅線上捐款金額自由訂
▶ https://www.medunion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