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峻,確診人數攀升亦擴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已於5/19記者會宣布全台升級三級警戒。我們呼籲,全台醫學院校的教學部門,應對醫學生見實習課程有更完善的思考與配套。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於5/19記者會上針對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的聲明回應,表示「醫院還是安全的時候,也是希望讓這些準醫師們知道他們將來成為醫師,當病人有需要的時候,他們是不可以推託、不可以逃避的」。中山醫學大學校方更發信給醫學系五年級同學,聲明即使疫情達到第四級,仍應照常進行實體學習,若要請假則會影響畢業時間以及國考資格。
在這裡我們呼籲,全國醫學院校的教學部門應先短期暫停見實習,研擬適當因應措施。並在確保不造成醫療資源額外負擔、感控能力足夠的前提下,恢復見實習課程。
我們認同醫學生是未來醫療新血,應深刻認識作為醫師所肩負的責任。然而,正因為醫療人才培育不易,見實習課程更該立基於兼顧病人安全、防疫控制的醫學教育政策。美國醫學院學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 AAMC)在2020年8月公佈因應疫情的醫學生見實習指引,他山之石能夠做為我們借鏡。
該指引為疫情下的見實習課程設立幾個前提:
一、個人防護裝備足夠。
二、符合臨床學習目標。
三、確保感染與傳播疾病風險最小化。
也就是說,各醫院教學部門必須確定個人防護裝備能滿足正式醫事人員與學生需求;臨床上病人總量與特性能讓學生有所學習;並且篩檢量能和疫調能力足夠,能確保疫情不會於見習生及其相關接觸人員間蔓延。
然而,台灣疫情在一週內變化快速,嚴重程度尚未明朗。全台醫療前線處在危機因應的急性期中,醫療資源與人力亟需盤點與重新調度。再者,篩檢量能緊繃幾近耗竭。醫療機構需確保其篩檢量能與感控能力能在醫學生學習期間進行密切追蹤;且前線物資在疫情緊迫之下,仍足夠滿足醫學生的需求。若輕忽而讓醫學生在兵荒馬亂的疫情當下於各大醫院竄流,不幸感染未及時發現,再透過換科輪訓、宿舍群居等途徑在醫院或校內擴散,後果恐非外界所能想像。
而許多前線醫療人員困乏於龐大篩檢與防疫需求,各醫療機構也收治大量新冠肺炎病患。醫療機構的教學部門應確認醫事人員是否有餘裕進行醫學生教學任務,且病患組成能滿足臨床學習目標與需求,方能要求學生到院見實習。否則,醫學生到院見實習徒增感染風險及感控難度,又無法達到原先實體學習的效益,更可能增加正式醫師工作負擔,並非我們所樂見。
最後,我們同意準醫師們需提早適應醫療環境,但擁有健康的醫療人員才是醫療體系健全運作的根本。要求安全而有效益的臨床課程設計不是推託,也不是逃避,是盡到醫學生保護病人也保護自己的本分。望主管單位儘早擬定符合現實的配套措施,給學生安心的學習空間,也給病人安全的醫療現場。
_____________
到院見實習調查表單網址: http://bit.ly/2021-hospital
如果狀況有變動,也歡迎再回來填一次這份表單。
________
📍線上加入工會、全台不分縣市受僱醫師都可入會
▶ https://bit.ly/3000Support
📍醫學生來這裡
▶ https://bit.ly/500Support
#加入就送醫用筆袋
✅線上捐款金額自由訂
▶ https://www.medunion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