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來自會員的第一手心得✨|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

每年到了醫院招募季,許多醫師邁向新的階段,無論是初次進入職場或轉換工作,都喚起大家對勞動條件的關注。我們邀請會員分享參與工會心得,希望藉此機會,工會的角色能被更多人看見。

8月,是大部分醫師轉換職級、身分,在臨床領域開始新的一年的月份。轉換身分時,瑣事繁多,舉凡被要求簽各種契約、勞保薪資高低及要不要提撥勞退、特休怎麼算、中秋節有沒有補假等等,臨床業務都忙不過來了,哪有時間去鑽研這些小細節。打給醫院人資詢問,不是不熟法規,就是從院方角度出發能凹就凹。我們都知道:臨床問題要會診專科;既然如此,碰到勞動權益的專門問題,當然要找專業的工會。

我從醫學生時期便開始參加工會,全國的醫學生都只要繳500元就可以加入成為醫學生會員,很方便就能獲得工會對於醫學教育議題爭取的支援跟協助,還能與全國的學長姊互相交流求進步,非常划算。去年的二階國考首度因疫情延期,我與工會的夥伴一起找應屆畢業生開會、製作懶人包並發布新聞稿,最終成功爭取考選部發放「臨時成績及格證明」並且敦促衛福部要求各教學醫院認可,使得應屆PGY能夠準時上工不致delay。事實證明:即便你還沒拿到執照、還沒考過國考、甚至還不是正式會員,醫師工會仍然會看到你的需求,並且替你發聲。

當我們是醫學生時,工會針對醫學教育改革、PGY apply等議題參與政府決策及把關。當我們是住院醫師時,工會捍衛我們法定的權益,並且爭取我們應有的待遇,如爭取ACLS課程公假、爭取各院特休時數及留任獎金等。當我們是研究醫師及主治醫師時,工會關心我們聘雇的情形及相關福利,如爭取VS值班費免納所得稅等。根據本月工會最新爭取到的內容,未來工會辦的勞動、性別、法律等課程還可以採計醫師繼續教育學分。在不同的醫師生涯階段,工會可以持續給我們不同的協助,真的是我們醫師職涯最好的小幫手。

歷經十幾年的爭取、好幾例過勞死,住院醫師才終於納入勞基法。勞動權益不會從天而降,工會也是歷經好幾年的蹲點、努力以及會員的持續支持才有辦法有今天的成果。各家醫院每年的盈餘都億來億去,給醫師的待遇卻少見提升,只有醫師們團結起來,一起加入工會來爭取權益,才能讓自己及未來的學弟妹有更好的工作環境,讓台灣的醫療品質更好。

製圖:徐維琪

契約健檢與法律諮詢篇

不是所有人在訓練完畢後都留在大醫院,更多的是決心往基層奮力一搏的醫師。儘管聽取了學長姐分享經驗,我們就像初入叢林的小白兔,只能小心翼翼的前行。在社會闖蕩,看的是白紙黑字的法條規章;在法庭審議,認的是勞資當初的一紙約定,若不將合約內容看仔細,日後便可能落入懊悔的深淵。

好在有工會,幫助會員審閱契約,也提供免費的法律諮詢,我跟任何一家診所或事業單位簽署合約前,都會尋求工會協助,少走了許多冤枉路,過程中自己也學到許多簽約的眉眉角角。與工會合作的律師們秉持勞動專長和多年經驗,總能犀利的指出最容易產生爭議之處,叮嚀我們如何預防日後的糾紛。

我自己碰過比較有爭議的合約,主要是競業禁止、最低服務年限、違約金的問題。許多合約訂有嚴格條款,要求離職後的好幾年都還要持續遵守。若不仔細看,不只無奈被合約綁住,還可能不小心就斷送了自己的前程。假設違約了,恐怕賺的都不夠賠償,不服氣的話只好奔走法院,不僅影響心情,也沒辦法好好工作,真的得不償失。

簽約之前,能夠有經驗豐富的工會幹部,或是為勞方著想的律師先審視過,真的是多了一層保障。沒有制式的回答,都是以會員自身的需要為出發點;沒有罐頭回應,只有真心交陪。有時候夜裡下班了,我突然有問題想請教,就會傳訊息到工會Facebook粉專,問題拋出去後,不怕等不到有幫助的解答。

工會是有力量的,它是勞工群體的代表,讓一個個受僱醫師的心聲被社會聽見,不再被當作「少數人」零散的意見,淹沒在社會議題的大海裡。因為有一群對勞權不輕易妥協的人,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成長茁壯,每一位會員參與其中,都能感受到被照顧、被傾聽的溫暖。既然我沒辦法出力,只好按時繳交會費,出點小錢回報。

工會常常推進的改革或訴求,全國醫師都能受惠,因此即便將來不在台北當醫生了,我還是會維持會員身份,希望我們的工作條件及權益可以更加被重視。

_____________

👉全台西中牙在職醫師/線上加入工會

https://linktr.ee/taipeidoctorsunion

--

--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

Written by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

人民的健康 醫生照顧 醫生的健康 工會來顧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