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施打順序風波甚囂塵上,近期各縣市皆開始開放年長的一般民眾施打,但由於工會近期接到多起會員申訴,有一群在第一時間就配合政策接種完第1劑AZ疫苗的夥伴,其中不乏在疫情爆發時就打頭陣的第一線醫護人員,都將面臨疫苗保護力「過期」的問題 — 遲遲等不到必須在12週內打到的第2劑疫苗。
指揮中心雖於6月9日新聞稿中承諾,將施打第1劑公費疫苗後間隔10至12週的第2劑疫苗列為優先接種目標 [1];並於6月10日記者會中強調該族群將列在124萬日本AZ疫苗的同時開打對象之一。然而指揮中心在6月12日公布配發疫苗數量的公式計算表中,竟然完全不見公費對象第2劑疫苗的蹤影 [2]。只聞樓梯響的規劃不禁令人起疑,第2劑疫苗是因為疏漏而忘記估算呢?還是在滾動調整的疫苗接種計劃被犧牲了呢?
AZ疫苗的第2劑在醫學上被稱為「booster」,意即人體需要經過再一次的複習,免疫系統才能對病毒「銘記在心」,進而提供完整且持久的保護力。無論是廠商原本的設計或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都要求已接種1劑AZ疫苗的人必須在12週內接種第2劑 [3,4]。即便英國曾為了在鋪天蓋地的疫情中逆轉,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ttee on Vaccination and Immunisation)於去年12月31日建議延後第2劑接種以換取第1劑疫苗更高的人口覆蓋率,但在該建議中仍然嚴守著AZ疫苗第2劑應在12週內打完的原則[5]。大疫之下,無可否認地相較於各國臺灣的指揮團隊有諸多可圈可點的表現,但如果不及時規畫以確保第2劑疫苗也能安全上壘,無疑是在疫苗施打這一局投出失誤的一球。
雖然曾有刊登在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研究結果顯示,AZ疫苗若在超過12週後才施打第2劑,其保護力的效果並不亞於準時施打者 [6]。然而該研究對於此類「過期」施打的個案數太少,證據力薄弱,至今未能影響實際的疫苗政策。而且病毒變異株已挑起疫情死灰復燃的隱憂,根據英國對近期肆虐的Delta印度變種株(B.1.617.2)所做的流行病學監測,AZ疫苗只打1劑的疫苗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在英格蘭僅有33.2%,在蘇格蘭僅有18%,因此英國政府趕緊於5月中旬將高危險群原本接近12週後才要接種的第2劑提前到8週後來施打 [7–9]。病毒不分國界,雖然臺灣目前還在跟Alpha英國變種株(B.1.1.7)纏鬥,但如果炸魚薯條能攻略臺灣,難道印度咖哩沒有這個潛力嗎?如果我們此時還是缺乏警戒而未能確保第2劑不要「過期」,自是無視科學的指導和疫情的瞬息萬變。
在這場病毒與疫苗的賽跑中,如何透過施打順序的規劃將讓有限疫苗在最短時間內發揮最大效益、如何在造冊、估算、配送、回報等繁複的行政流程中一棒接一棒全速前進,其相關作業的複雜程度想必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像,我們也肯定指揮中心這段時間的努力和辛勞。但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還是要呼籲,如果指揮中心已經於6月16日記者會再次承諾第2劑疫苗的施打已確實有所規畫,我們希望它不僅是一支看的到也打的到的預防針,也是一支讓第一線醫護人員能繼續無後顧之憂並肩作戰的強心針。
【6/19 10:30AM補充】
有網友來函對於文章的標題「第一劑順時中、第二針不跳針」提出質疑,茲說明如下:1. 據工會的觀察,即使是專責病房與急重症單位醫事人員的第二劑,確實在各縣市都有無法如期施打的情形,如就有在宜蘭服務的會員對此提出申訴。故考量到這是個全國共有的現象,工會本文才會先以指揮中心作為溝通討論的對象。
2. 疫苗的分配,本就是個敏感的議題。第一類甚至第二第三類人員的第二劑與第一到七類人員的第一劑,究竟應孰前孰後,本就難有共識,需要社會更多的對話與討論,此點已有許多先進提出,工會在這裡不再贅述。
3. 就工會理解的現實狀況是,中央的新聞稿有同意開放第二劑施打,而地方的衛生局並沒有對此討論那先後順序如何。這之中存在許多現實因素如疫苗稀缺甚至怕被政風查辦的壓力,而對於這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真空地帶,工會也期待相關單位能夠負起責任來處理。
4. 工會高度肯定從時中部長到指揮中心所有人員在這陣子來的辛苦與努力,要同時處理疫苗的購買與疫苗的分配兩項議題著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本文中多是以較為客觀的實證做基礎來論述,希望能夠在這被高度政治化的議題裡撐開一個專業論述的空間。
也再次感謝網友來函指教!
【參考資料】
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COVID-19疫苗須依循指揮中心所訂之接種順序依序施打> 2021年06月09日新聞稿
2.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指揮中心:依公式計算配送各縣市疫苗數量 將視後續接種情形滾動檢討並加強配送> 2021年06月12日新聞稿
3. COVID-19 vaccine AstraZeneca. Amsterdam: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2021.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im recommendations for use of the AZD1222 (ChAdOx1-S [recombinant]) vaccine against COVID19 developed by Oxford University and AstraZeneca: interim guidance. 10 February 2021.
5.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 Optimising the covid-19 vaccination programme for maximum short-term impact. 26 February 2021.
6. Voysey M, Costa Clemens SA, Madhi SA, et al. Single-dos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timing of the booster dose on immunogenicity and efficacy of ChAdOx1 nCoV-19 (AZD1222) vaccine: a pooled analysis of four randomised trials. The Lancet 2021;397:881–91.
7. Public Health England. SARS-CoV-2 variants of concern and variants under investigation in England: technical briefing 15. 11 June 2021.
8. Sheikh A, McMenamin J, Taylor B, Robertson C. SARS-CoV-2 Delta VOC in Scotland: demographics, risk of hospital admission, and vaccine effectiveness. The Lancet 2021.
9. NHS England and NHS Improvement. COVID-19 vaccination: accelerating second doses for priority cohorts 1–9. 15 May 2021.
➤ 加入工會即贈醫用筆袋
🗣 西、中、牙醫、非台北市、歡迎入會
➤ http://bit.ly/NewTopPost
👩⚕ 我是醫學生、我想加工會
➤ http://bit.ly/500Support
👨⚕ 線上捐款金額自由訂
➤ http://www.medunions.tw/
〔訂閱追蹤〕
🔍 instagram.com/taipeidoctorsunion
🎬 youtube.com/c/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
🐧 twitter.com/DoctorsUnio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