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中醫將推動專科制度,台灣中醫執業環境改革協會認為中醫專科制度倉促上路,將使年輕中醫師遭受權益損害,今(1)日上午與數十名年輕中醫師前往醫策會(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辦理的「中醫專科制度說明會」場外表達抗議,訴求應加開公聽會納入更多基層醫師的聲音。
台灣中醫執業環境改革協會表示,過往衛福部中醫藥司強推負責醫師訓練制度,導致七年來上百位中醫師因名額不足無法參與訓練,不僅無法取得開業資格,也不可能參與現在規劃的專科醫師訓練。如果不先解決負責醫訓練名額不足的問題,談下一階段的專科制度根本言之過早,將會使年輕中醫師遭受到更多權益的損害。
年輕中醫師提出兩大訴求:
一、中醫專科訓練應建立於「一般醫學訓練」之上,應先將中醫師之「負責醫師訓練」,改制為一般醫學訓練,才能實施中醫專科,不能「沒有一樓就想蓋二樓」。
二、「中醫專科訓練」內容必須紮實且可與現代醫學相輔相成、互助合作,共同達成全人照顧,應同時包含中醫住院醫療服務及門診服務之訓練內容,方可稱作「中醫專科醫師訓練」,否則跟現行「負責醫師訓練」沒有差異,只是延長訓練時間而已。
台灣中醫執業環境改革協會指出,中醫是否要有專科制度,如何分科,何時施行,應有更多基層中醫師參與討論。因此,協會要求醫策會舉辦多場公聽會,納入更多基層的聲音,才能完善國內中醫師的訓練制度。
發言代表:蔡令儀 中醫師,台灣中醫執業環境改革協會 理事長
主持人:廖郁雯,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 秘書長
記者會主辦單位:台灣中醫執業環境改革協會
記者會協辦單位: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
日期:2020年9月1日(二)上午8:45–9:00
地點: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大新館(台北市延平南路127號)